□本報記者 顏婧 王飛 游飛
  7月18日,雅安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內,王老吉大健康產業(雅安)生產基地竣工試產。
  在“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一周年前夕,作為震後雅安首個簽約的重大示範項目,王老吉雅安基地的竣工,不僅將帶來數千個就業崗位,還意味著災區產業格局的優化升級。
  猶記得,2013年7月20日,“4·20”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會議在成都舉行,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災後恢復重建的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對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發出了“堅決打好災後恢復重建這場硬仗”的動員令。
  打“硬仗”的這一年中,記者無數次探訪災區,記憶中晦暗的災難畫面不斷地被刷新為火熱的建設場面:地震後“孤島”寶興降落救援直升機的點位上,安置小區正拔地而起;曾滿載救援物資奔向震中蘆山的車隊,已被拉滿建築石材的工程車輛所代替;一度產業受挫的工業園區,如今吸引來一家又一家企業……房屋在重建、產業在生長、道路在延伸、生態在恢復。
  截至目前,雅安全市納入重建規劃項目累計開工2142個,開工率99.7%,基本實現總規實施項目全部開工目標;完工項目693個,完工率32.3%;完成投資292.6億元,占估算總投資的41.5%。
  周公山麓,青衣江畔,一幅幅美麗畫捲正徐徐展開。
  堅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
  恢復重建工作大寫一個“人”字
  7月18日,漢源縣九襄鎮堰溝村村民張府秀正忙著準備裝修材料。張府秀的老房子在半山腰上,因地震受損嚴重,還有安全隱患。本月底,三棵松新村聚居點所有房屋將完成主體結構,張府秀和其他37戶村民將搬到更安全的新村居住。
  安居,是災區群眾震後的第一需求。恢復重建工作強調以人為本,首先就從滿足這個需求開始。
  在推進城鄉住房重建中,雅安各縣區突出抓好困難群眾建房。通過政府“兜底”,625戶特困戶在2013年底前入住新居,4482戶困難群眾得到“一對一”幫扶。目前,全市農房重建全部開工,完工率達76.2%;城鎮住房重建全部開工,完工率達10.1%。“每天見到的全是上百台挖掘機同時在上千畝土地上加緊重建的大場面!”7月16日,蘆天寶飛地產業園區(雅安經濟開發區)黨政辦副主任郭濤在機械轟鳴、吊車林立的園區中告訴記者,震後,雅安把經開區全域作為蘆山、天全、寶興的飛地產業園區,並以“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管理方式,支持3個重災縣的生態恢復治理和經濟發展。
  山高、路陡、坡險的蘆山、天全和寶興,因此有了更多的空間去實施生態修複,飛地園區因政策優勢和已具備的硬件優勢,對項目更有吸引力。最終再通過“分成”方式讓三地實現產業重建,群眾能優先入園就業,解決災區群眾就業難題。
  以人為本,生態打底。雅安在重建中著力打造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示範先行區,既給災區群眾一個生態好環境,更給群眾一個好“飯碗”。
  滎經縣龍蒼溝鎮老城鎮因地域狹窄,空間有限,一直制約場鎮發展。重建中該鎮在交通便利的陶家壩打造特色森林旅游集鎮,156戶居民將首先吃上“旅游飯”。
  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
  時間服從規劃 進度服從質量
  建設最安全最牢固的家園,是重建中的“第一原則”。
  7月10日,寶興縣大溪鄉煙溪村新村聚居點工地上,只有零星的幾個工人在看守工地。工地現場負責人表示,因為連日大雨,工地專門停工等待天晴,“大雨天施工,會讓房屋質量大打折扣。”
  這種“讓時間服從規劃、進度服從質量”的思路,體現在倒排工期與時間賽跑的災後重建現場,最重要的不是進度,而是質量。為確保災後重建質量,寶興分4批次系統培訓800多名農村建築工。截至目前,530餘名農村建築工獲得結業證,成為保質保量完成農房重建的主力軍。
  結合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雅安市建立重建項目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及17個推進小組,形成網絡化重建項目實施推進體系,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倒逼解決制約重建項目推進的問題,既看進度,更強調質量。今年3月份起,全市組織開展了“止懶治庸”專項整治活動,2萬多名幹部簽訂公開承諾書,抓重建、促發展,作風更務實,措施更有力。
  天全縣城廂鎮兩岔村蘑菇種植戶彭克林指著新挖的排水溝,以及打上固定石板的河堤對記者說:“去年菌包被衝散,我損失了10多萬元。今年汛期終於能睡個安穩覺了。”
  名山區50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已被集中治理,並通過群測群防網絡,對重建中可能發生的問題進行全方位監測預警。
  雨城區34所學校已完成加固維修,併在全市率先完成2所新建學校的建設。全區還對700餘戶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進行妥善安置,並首先完工排危除險和損毀的相關工程。
  堅持實事求是、科學重建
  做好加減法 開啟新未來
  雅安市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遵循“總體穩定、個別調整”的原則下,他們首先將總規項目總數由2251個調至2148個,減少社會管理類辦公樓項目,增加關於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項目投資。
  一加一減,更符合重建實際,更加惠及民生,體現了科學性和實用性。
  7月13日,綿陽援建雨城區中里鎮安置點開建。此前,綿陽邀請來自南京等地的頂尖級團隊,通過走村入戶、開壩壩會等方式,用半年多時間完成中里鎮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等4個規劃設計。綿陽援建指揮長劉強表示,把“科學”貫穿重建始終,是綿陽在汶川地震恢復重建中總結出來的經驗。
  不止綿陽,省內成都、德陽、南充、自貢、攀枝花、瀘州等市在對口援建六個重災縣區的工作中,都以科學精神、先進理念、深厚情誼,從人力、物力、財力和智力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幫扶。
  為了“從輸血到造血”,促進災區群眾持續增收,援建方和社會各界大力幫扶災區產業發展。
  在震中蘆山縣,位於思延鄉的現代生態農業示範園裡,多家援建企業已經入駐,園區內將建成農副產品及食品加工區,不僅吸納周邊群眾就業,還將帶動災區的茶葉、蔬果、中藥材等農產品的種植加工。
  7月,雅安引進震後產業重建的最大一個項目:中國恆天集團雅安汽車生產基地項目,這個總投資近30億元人民幣、一期建設年產10萬臺大SUV越野車的項目,計劃在明年投產。
  目前,雅安市編製的35個幸福美麗新村發展規劃通過審查,第二批67個幸福美麗新村發展規劃正抓緊設計。按照點、片、線的帶動,雅安打造“中心帶動、軸線集聚、縣城提升、整體推進”的城鄉統籌發展新格局正呼之欲出。
  新的產業、新的村落,災區更大發展的空間不斷延伸,災區群眾正迎來更美好的新生活!
  (原標題:蘆山強烈地震災後恢復重建一周年——新家園已挺立 新空間正延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d61qdjqn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